書名 | 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 |
原書名 | Black Earth: The Holocaust as History and Warning |
作者 | Timothy Snyder |
譯者 | 陳柏旭 |
出版商 | 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 | 2018-06-08 |
ISBN | 9789570851236 |
如果提到二戰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大家腦中會浮現什麼?
我試著打一段大屠殺描述的文字,大家覺得其中「」標起來的關鍵字同意多少?
大屠殺: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的意識型態下,由「德國人」開動德國之「國家機器」,有系統將「德國之猶太人」標籤、分類、運送往「德國奧斯威辛*」為代表的的「集中營」,以「毒氣室」對猶大人進行工業化的大屠殺。
(*或譯奧許維茲集中營)
事實上,對於歷史上的大屠殺來說,上面幾個標籤都不太正確,這是黑土想要述說的論點,一個一個來看:
- 德國人:部分正確
但真實的大屠殺發生地帶其實是從波蘭以東,進到白俄羅斯、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地,進行煽動的或許是德國人,動手的卻未必,多數是在地的警隊跟居民。 - 國家機器:正好相反
不是因為德國動員國家機器殺人,而是德國在東歐創造了大片無政府狀態的區域,使得大屠殺得以發生。 - 德國之猶太人
同樣的,德國猶太人存活率顯著高於東歐地帶的猶太人*,只要能持有國家保護的身分,國家要動手也要瞻前顧後,還會受到官僚的綁手綁腳。 - 德國奧斯威辛、集中營
事實上集中營大多在前述的佔領區,奧斯威辛在波蘭,德國想要殺人,得先把人遣送到無政府地帶才能動手。 - 毒氣室
事實是集中營無論在重要性和時間上,在大屠殺中只能排第三,真正重要的大屠殺是東歐的大規模屍坑槍決跟毒氣車。
網路上找到以 Anne Frank 為名的紀念網站 , 雖然比例上有出入,但結論是類似的:大部分被屠殺的猶太人都非德國人。
本書的內容大約分成下面幾個部分:
- 希特勒的世界觀,戰間期猶太人與波蘭間的競合
- 德國入侵東歐摧毀國家後的屍坑大屠殺
- 奧許維茲悖論,國家主權與猶太人存活的關係
- 拯救猶太人的故事
- 結語
作者在開頭很仔細的解釋了希特勒的世界觀與波蘭對猶太人的政策,隨後鉅細靡遺的介紹,在巴巴羅薩行動進佔東歐之後,發生在各地的大屠殺與手法; 這段的重點在補足全書的脈絡,提醒讀者們大屠殺並不是集中營,而是發生在東歐更廣大的事件,二次世界大戰並不是連綿不絕的戰爭,而是一段極端行為變成日常的時間。
奧許維茲悖論是為本書的關鍵,對大屠殺來說,集中營這個符號跟標誌實在太過顯著,使得大家關注大屠殺只想到集中營,而忽略在奧許維茲真正開始運作之前,在廣袤的東歐土地上,德國已經在當地居民協助下殺害九成九的猶太人,
更有甚者,當大部分猶太人被屠盡之後,身在集中營的勞動營 - 作為它本來的目的 - 的猶太人,反而是最後才遭到殺害的。
如果大屠殺在東歐確實發生,我們就要回答:是什麼讓人民互相殘殺?是什麼清除了管理社會的組織?是誰讓人變成獸?
起初在東歐國家毀滅上,蘇聯其實也插了一腳,但隨著德國戰敗,蘇聯重新進佔東歐,某種程度上強調集中營正好非常理想的開脫了真正行刑者的責任,
使得責任落在德國人與德國的頭上,輕易迴避了東歐民眾當時作為協力者的責任,以及大屠殺真正的關鍵因素:國家毀滅。
作者帶你走遍歐洲各國,看看猶太人何時被殺、為何被殺、被殺多少,發現都和國家主權息息相關,其效果甚至能壓過當地反猶的政治傾向, 即便淪為德國的附庸、又是德國近鄰、本身又有強烈反猶政策的丹麥,仍有九成以上的猶太人能存活,只因為丹麥主權堪稱完整; 甚至同為軸心國的義大利,猶太人死亡率反而低得出奇,大規模的遣送也要等到墨索里尼倒台,由德軍強力佔領義大利之後才開始行動。
國家不只是一個統治的主體,它同時給予人們身份和連結,在國家內的猶太人能夠求救於官僚、行政體系、朋友,而不致於被歸類為一個猶太人、一個猶太家庭,從社會被分離出來而被殺害, 承平時期讓人惱怒的行政效率,反而是猶太人保命的關鍵; 同時國家還能保持對外連結,一方面公民身分是國家統治的象徵,要維護國家地位,對於德國不會輕易的交出猶太人; 到了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軸心國開始失勢時,本來配合德國的國家也紛紛開始收手,轉而配合國際呼籲暫停國內的猶太遣送行動。
那些拯救猶太人的行動,國家主權再一次發揮力量,無論如何鳳山或日本的 杉原千畝
發放的簽證、亦或瑞典外交官 Wallenberg
發放的保護護照,只要能拿到簽證或護照,存活的機會就大大升高,每每以成千上萬的規模保護猶太人;透過國際合作進行的保護行動,也是透過流亡英國的波蘭政府四處奔才得以進行。
沒有國家保護的,就只能仰賴極為少數且力量有限的救援者,甚至就連救援者也受國家主權影響,位在西歐國家的救援者遠比東歐安全,庇護猶太人甚至不是能夠問罪的事情,
例如庇護 Anne Frank 的 Miep Gies
即便被發現也能存活,在東歐的國家毀滅區卻會引來殺身之禍。
從黑土中給出來的訊息,在於國家存續的重要性。
對於國家人們有許多看法,但無論是合法壟斷暴力的實體,還是人民、領土、主權、政府綜合體,國家都代表一個授與、守護多數個人權利的主體,
我們再怎麼小政府、大企業、開放資料、拆政府原地重建,國家、政府、主權仍然是一個強大、無可取代的組織
(就如同七月的颱風,市政府一聲令下四點放假,大家四點就乖乖的去馬路上當停車場、到捷運站擠沙丁魚)。
失去國家的瞬間,所有國家所背書的一切文件、證照、證明都會失去效力,要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動物星球的極致:大屠殺才得以發生。
以上的情境,我相信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其實並不陌生,無論是 1895 年日本政府殖民、或 1949 年中國政權殖民台灣, 台灣都在那一瞬間面臨國家的毀滅,接下來就是全國範圍的大清洗,把所有高知識份子跟具有號召能力的人全部洗掉,這一切在波蘭都曾經發生過。
眼下最為危險的,正如同二次大戰前德國所宣稱:波蘭並非國家而且始終不曾存在主權,因為不曾存在,所以所有主權證明都視為無效、所有的法律規定也不曾存在。
同樣如此宣稱的,正是海峽對岸的中國政權,堅稱台灣政府不曾擁有主權,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可以想見一但台灣政府垮台,等待台灣人民的,只可能是 1895, 1949 年大屠殺的重演,沒有其他;
所有代表政府曾經運作,以及可以維持主權機能的人:軍人、警察、公務人員、高知識份子、社會領袖,絕對會被清掃乾淨,別無例外。
所謂「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差別在於人類組成國家社會,將人類社會一步步複雜化,用種種規約、法律、習俗,將人身上的動物性給壓制下來,在一個多樣化充滿連結的社會,每條關係都彼此牽制,將我們禽獸的一面給壓制住。
另外一個訊息則是耐心,社會、國家是一個變動遲緩的巨型生物,對一般人來說每分每秒的生活之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以數年計量的社會漂移。
但所有的行動,都不可能一蹴可及,就如同今年年底的同婚公投,如果沒過會如何?很可能同婚合法化會等到 10 年之後,說來殘酷,但那又如何?
社會本來就是緩慢的,不可能明天起床,所有人都被洗腦成你的觀點,但每天說服一個人、一個就好你願意嗎?
曾經看過一句話:人們都會高估一年能做什麼,卻會低估十年能做什麼。
人們需要知道特效電影如 Avenger ,那樣的超級災難和超級英雄是不切實際的,改變社會和未來是一項大工程,枯燥而且乏味,但卻是唯一預防任何激進行動的唯一方式, 如同書名隱喻的,在烏克蘭的肥沃黑土對二戰的德國意味著確保生存的解決方案,德國需要殖民烏克蘭,用黑土確保德國的糧食供應。
這可以套用在任一個國家,面對溫暖化、糧食危機的當今世界,面對風吹草動的危機,黑土意味某種快速、簡單、直覺思考、快問快答的解決方式, 如同希特勒將日後餵飽全世界的綠色革命棄若敝屣,轉而訴諸簡單的陰謀論:一切都是猶太人在背後搞鬼,以及快速的解決方案: 進佔東歐、殺光住民、殖民確保糧食來源;當陷於快速簡單的解決方案,人們也就失去自省,以及任何替代思考的可能性。
正如一戰未曾結束,希望在巴黎畫畫地圖就能讓歐洲永久和平,只會換得一紙 20 年的停戰協定。
科學不會有陰謀論吸引人;枯燥的論述不若網紅的激進發言刺激;冗長的討論也不會比一來一往的網路留言有趣,
但我們需要耐心才能真實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只想著某種快速的解決方案,我們就更朝希特勒的世界前進一步。
本書最大的問題體現在翻譯上,偶爾會出現一些超級長、夾帶兩層甚至三層意思的句子,像是:
希特勒與那種認為人類之所以異於自然是因為人類有能力想像並創造新的合作形式的政治思想之間有著斷裂
或者有些明明可以斷句卻又沒斷,感覺就像是全書曾經先用過機器翻譯,之後的校稿潤稿又沒有好好做的結果,不得不說很妨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