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子的,在上周結束了兩天的 COSCUP 行程,總算達成人生成就:參加 COSCUP (欸。
這次是以講者的身分去的,畢竟搶票什麼的實在是太難了,就跟搶普悠瑪一樣難,當講者好像比較簡單(True Story)。
這次準備的題目其實都是準備許久的,一個是本次 COSCUP 有開 Rust 議程軌,就把之前寫 computationbook-rust 裡面當範例的 simple language ,配上研究一小段時間的 PEG parser 挑出來,攪一攪投出去。
本來這是想要去年的 MOPCON 投的,但畢竟 MOPCON 是以網路為主體,跟這 programming language 還是格格不入被拒絕了。
下面是投影片:
blog 的話,可見:
另外一個議題則是去年 8-10 月做的 Nixie Tube Clock,COSCUP 有非常適合的硬體議程軌,
老實說 Rust 議程軌我覺得不一定會上,硬體議程軌我就真的滿確定會上,畢竟講硬體的本來就少,Nixie Tube Clock 也滿完整的,果然最後就上了一場。
投影片在此:
blog 筆記總計有十篇:
個人小小的體悟是,先不要想 COSCUP,先想著把某件事情做好,時候到了投稿自然會上; 就像會上一位大大說的,因為沒搶到票決定每周用 golang 寫一個 project,52 週之後就當講者了。
這次投上的題目,無論是 PEG + programming language,還是 Nixie Tube Clock,都是一年前甚至兩年前開始的嘗試, PEG 還搞了個失敗的 C parser,blog 寫了好幾篇的題目,做到這種程度才能換到 40 分鐘的上台時間;也許現在就該來想一下要做什麼新題目了。
第一次參加 COSCUP ,這次真的融合了超多議程軌人超級多,據說直接突破 2000 人,大拜拜的意味滿重的,
像 Pycon 這樣同時段 3 場的都很常兩場一定要選的,COSCUP 同時開 14 場議程,從一開始聽議程就不是目的了。
實際下來比較像:三分聽議程,七分面基友。
細數一下我到底遇到多少在網路上見過面的大大:
- 像是從荷蘭遠道而來的呂行大大
- 台灣軟體界照世明燈郭神大大
- 久未見面的 jserv 大大
- 好高興教授大大
- TonyQ 大大
在會前酒會遇見
- 在上海大殺四方的 Richard Lin 大大
- 曾經在高雄氣爆的時候幫我提升 Google Map 權限的 pingooo 教授大大
- 認識了台灣 maker 社群
- Python HsinChu User Group - PyHUG。
不過我覺得比較扯的還是呂行大大,走一走每個攤位都能遇到人,真的是神猛狂強溫爽發。
記得以前參加 PyCon,總會在那邊要求自己盡量的聽,連可能不知道在講什麼的、 lightning talk 都聽完之類的,這幾年終於改掉這樣的習慣,發現時間寶貴,聽一些跟自己太遠的東西其實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放點時間出來跟大家聊聊天,真的沒想聽的就早早離開會場沒差;網路上常講: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我全都要。
但其實,成年人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能力要什麼、沒能力要什麼,我覺得是反過來的:
成年人才做選擇,小孩子才是我全都要。
我想最後還是要感謝一些人,像是強者我同學 JJL 大大幫小弟 review 投影片;強者我同學 wmin0 大大幫小弟生出一個 Nixie Tube 的講題,這個題目應該給大大講才是。
明年希望大家也都能成為 COSCUP 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