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大概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是的,經過十年 blogger 寫作,我終於決定要搬家了。

故事是這樣子的,自從 2011 年起我就持續的有在寫 blog,那時候選的是 google 的 blogger 服務,剛看一下到目前為止總計 246 篇文章, 算上這篇搬家文的話是 247(剛好是 13 * 19 ,可以當作 RSA 公鑰),大部分都是技術相關,也有部分是生活雜記跟書評等等。

總括來講 blogger 並不是不好用,相反的 blogger 提供可以用瀏覽器編輯內容、圖片上傳後自動歸檔到近乎無限的 google 雲端 (這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問題,刪除誤上傳的照片很麻煩)、google 在背後保證了網站的可及性和穩定度、手機與電腦都支援的瀏覽介面, 如果你對網誌內容沒有什麼太嚴謹的要求,只是想要記錄一下生活貼貼遊記照片,blogger 已經大概有 80 分吧。
特別是不要以今非古,以那個年代的網路環境,找免費空間架站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託管在 google/blogger 顯然是簡單很多的解法。

blogger 的缺點,最後逼得個人跳槽的最大原因,我認為是:程式碼與凌亂的文章格式。
畢竟個人的 blog 從開始的定位就不是簡單記錄生活就算了,我非程式相關的文章大概 30 篇左右,程式相關內容佔了 80 % 以上,而程式碼是 blogger 最弱的一環,目前我寫作 blogger 的工作流程通常是這樣子:

  1. 在 google doc 上面完成,我一個文件叫 write anything ,想寫什麼就全部往裡面倒。
  2. 整理成文章,把文章內容複製到 vim。
  3. 透過之前寫好的 blogger.vim 將文章內容要劃重點、程式碼的部分加上 tag。
  4. 用 blogger html 編輯器,直接將全篇文章貼入。
  5. 在 blogger 一般編輯器,幫文章加上連結、圖片等。
  6. 來回檢視預覽和編輯器,修正所有顯示不如預期的地方。

是的,我的文章從來不用 blogger 的編輯器,都是全部生好 html 再整個貼進去,程式碼的部分利用 pretty-print 套件 (剛剛看到它 archive 了…)為 <pre> 上色, 或是 pretty-print 失效時加上 <div> 標籤加框,幾乎每次編輯 blog 都一定要去改動 html,搞得寫程式相關文章變得很痛苦。

第二點也是我為何都用 html 編輯器的原因,透過 blogger 編輯器產生的內容格式非常不穩且難以維護,生出來的 html 簡直嘔吐物, 很難再去手動修改 html ,但如上所述在寫文的時候去改動 html 幾乎是必要的,只能用編輯器的功能把所有格式都清除掉,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寫 html 就好。

特別是這幾年開始寫 rust 相關文章之後,上述問題整個變本加厲,因為 rust 特有的生命周期語法,會讓 pretty-print 的上色功能大噴射 (它會以為 lifetime ‘a 是字串開頭,其實根本不是…),每寫一篇 rust 的文章想跳槽的意念就深一層, 最近的 amethyst 系列 真的是壓垮 yodalee 的最後一根稻草, 系列文完成前就決定跳槽,想要看完 amethyst 系列文的朋友只好說聲對不起了。

這次跳槽的目標是轉換為 static site generator,其實這幾年來陸續都有朋友推薦這種寫作方式,但礙於懶得搬移舊文章一直沒有動手, 推薦的工具也從早年的 Ruby/Jekyll 到最近改推 Go/Hugo 了; 本來我是想說身為 rust 使用者,應該選擇 Rust/Zola (hail hydra…欸), 只是後來發現 zola 的 theme 實在太少了,還是先用 hugo 撐撐場面。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來開始著手搬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