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台灣創投攻略 |
作者 | 方頌仁 林桂光 陳泰谷 吳光俊 |
出版商 | 野人 |
出版日 | 2021-03-17 |
ISBN | 9789863844815 |
故事是這個樣子的,長久以來創業與創投就是個比較冷門的主題,那麼對於初開新創或是初做創投的人, 要怎麼快速了解這裡的遊戲規則呢?這就是今天這本<台灣創投攻略>的推薦文了。
普遍來說,一般人接觸到新創,應該是大學有些協會會辦創業競賽, 但那多半只是活動性質,與其說是創業競賽不如說是提案競賽;
大家比的是想一個看起來可行的案子,套一些已有的分析弄得煞有其事,想當然爾這種競賽不會真的進到募資與執行(好吧,也許有也說不定)。
記得我大學跟研究所也參加過,我們小隊提的是二手品交易的網頁,後來就被刷掉了,評審覺得這個概念沒搞頭。
但有趣的是比賽過後大概幾年,蝦皮購物就進到台灣,一開始也是主打大家把二手品拿出來交易,後來才開始切入新品販售,也用這種方式打下一片天。
當然不是說我當年出來創業就能成為蝦皮,但競賽終歸只是競賽,離真實創業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評審也只能透過有限的資訊,硬是給每個參賽隊伍分個高下罷了。
扯遠了。
讓我們回到這本書,作者方頌仁、林桂光、陳泰谷分別是達盈創投的創辦人、合夥人、駐點創業家,從創投業與新創業兩方的觀點,統整起這本書的內容。
對想要快速入門新創或創投的人,相當值得先過目。
以下就比較重要的各節內容做些統整和評論:
章節 | 內容 |
---|---|
創投簡史 | 簡介美國、中國、台灣三地的創投歷史與現況,當故事看過就好 |
創投業的實務操作 | 創投業如何募錢、賺錢以及所受的限制,也統整新創各階段如天使輪、種子輪、ABC 輪等用詞 |
新創公司的設立 | 台灣公司體制以及新創規則的簡介 |
撰寫商業計畫書 | 新創要如何推銷自己,我上面提的創業競賽,很多最後就是在比這個 |
創投的投資決策與核實調查 | 創投業如何找到新創,以及如何評估新創值不值得投資 |
投資條件與估值 | 簽約投資時雙方議約的內容 |
可轉換公司債 | 不同於入股的方式投資,介紹美國比較流行的可轉換公司債投資方法 |
出場 | 包括上市、併購兩種對新創來說脫離新創階段的方法;對創投來說則加上未上市出場作為獲利了結的方法 |
就一個參加新創的立場,我個人非常推薦的是 第三章新創公司的設立、第五章創投的投資決策與核實調查與第六章投資條件與估值。
新創公司的設立:對於初入新創業的小白兔來說,可以快速上手這個圈子裡面口中唸唸有詞的名詞,
例如股權佔比、估值等等,究竟在說什麼與如何計算,對自我評估與準備大有助益。
創投的投資決策與核實調查:則能了解創投究竟在圖什麼,作為新創該準備什麼,才能順利說服創投拿到投資。
投資條件與估值:創投業行之有年的簽約條款,裡面訂立的特別條款如優先清算權、優先認股權,究竟為什麼需要這樣的條款?是要限制其他創投還是要約束新創不要亂搞,這章做了非常完整的介紹,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一章。
至於後面的可轉換公司債和出場,其一是可轉換公司債在台灣還不流行,其二出場等到募到錢談條款的時候再來看就好,通常還沒到這個階段就死了。
若說本書有什麼缺點,我覺得可以提兩點:
第一,本書部分內容具有時效性,例如在 2018 年的公司法大修法
上著墨甚多,
儘管那次修法對台灣新創業可說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就一本給新創的參考書來說,這實在有點像在日檢改制之後還花大篇幅去談舊制的內容,
既然已是新制的時代,不可能適用舊制的法令去開公司,似乎不必在這部分多加提點。
第二,本書是由三位作者所著,因此行文上有些許不通暢,同樣的文句會在相隔幾段之後又出現一次,感覺有機會再精鍊內容。
就創業這件事來看,我的心得是實務上的操作還是遠較書上能學到的為多,但如果有動念想要加入新創或成為創投, 推薦這本書當作入門參考書,先對新創要走的路有個基礎的了解,雖然不會無往不利,但至少不會毫無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