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Staff工程師之路|獻給個人貢獻者成長與改變的導航指南 |
原書名 | The Staff Engineer’s Path |
作者 | Tanya Reilly |
譯者 | 沈佩誼 |
出版商 | 歐萊禮 |
出版日 | 2024-01-23 |
ISBN | 9786263246966 |
這本書是強者我同學 JJL 有一天突然問我要不要合購的,因為他有歐萊禮的帳號預購可以打折,就跟著預購了。
普遍來說(視不同公司的組織有所不同),工程師的升職階梯包括 Junior - Senior - Staff - Principle,
中間還會再細分如 Senior-Staff 或 Senior Engineer I、Senior Engineer II 等。
就像強者我同學 JJL 一樣,來到 Staff 層級,要管的事情就會慢慢脫離純技術的領域,要擔下更多規劃、折衝的工作,
這樣職業變化有時讓人無所適從,究竟要怎麼晉升更高職位換取更高報酬,同時又要做好還未曾熟悉的職位?
除了跟資深同事學習之外,閱讀也是個快速吸收別人經驗的方式。
本書的作者的 Tanya Reilly
做了 20 年的軟體工程師,主要經歷為
Google System engineer 和 Squarespace Senior Principal Software engineer。
目前看來是跳去 DataDog 做 Principal Engineer 了。
這本書整體架構分為下面三個部分:大局觀、專案執行、提高標準,這是作者統整出, 一位 Staff Engineer 要能有效將自已的技術知識和經驗轉化為實質影響力的三個支柱。
我相信習於技術至上的工程師思考,升職脫離純工程師階段後,也許難以適應原來工程世界也是充滿了政治與妥協這樣的現實,
這種內容千變萬化,與每個組織內部狀態息息相關,也與組織間的政治權力角力脫不了關係,
本來就不可能有一個演算法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從第一部分的大局觀,作者提出了定位圖、地形圖與藏寶圖三個面向,從公司的組織大局下手,
幫助大家快速了解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以及該如何做出貢獻,是個簡單明瞭的思考方式。
後續的章節則著墨於如何取得共識、建立策略和提出願景,畢竟 Staff Engineer 的工作並不是要以一敵百,而是領百敵一:
如果你沒遇到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表示你處理的問題還不夠困難。
沒有共識、策略和願景,是沒辦法有效率的驅策大家往前走的。
第二部分的專案執行則分為三節,包括<如何選擇專案>、<如何領導專案>、<如何應對專案終止>,可以說從專案的出生、成長到死亡都幫你顧好了, 統整了作者數十年的經驗,許多章節都給出十分具體而且細微的例子,例如在第六章<應對專案終止>,專案停擺的原因就切分出好幾個小節:
- 被其他團隊堵住了
- 被某個決策堵住了
- 被一個該死的按鈕堵住了
- 被某個人堵住了
- 被未指派的工作堵住了
- 被一大群人堵住了
每一小節都會給出解釋,為何如此及如何應對,讓專案進度回到軌道上,又要避免用權力強行叩關,造成組織上的衝突和未來相處的疙瘩。
第三節則傳授該如何當個好的工程師榜樣,如何擴大你的正面影響力,以及除了擲筊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可說是具體而微,把資深工程師該做什麼的方方面面都帶過了。
一般來說,我閱讀完的書都會選擇在 Taaze 等二手書平台出清,但這本書我會好好考慮一下,裡面描述的場景一時半刻沒遇到,
也可能在下個月出現,把它留在書架上顯然是個比較好的主意(如果有人要跟我借也沒問題,記得還我就好了)。
書中旁徵博引許多 Oreil.ly 的短連結,在閱讀時或許不會一個一個打開來看(紙本書的缺點之一,開不了連結),
可以先放著不管,到未來重讀時再閱讀引用的短文或術語。
我甚至覺得,書中不少的建議與工作方式,只要開始進入 Senior 需要領導其他人的話,也能在這本書找到不錯的實行方式作為參考。
如果你最近剛被升職,開始脫離那個只需要在意技術就好的階段;或是老早就在這個階段,只是覺得一直不得要領,也許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或是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