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子的,小弟第一次學寫 code 的時候,是在大一修計算機程式(嚴格來說是高三下學期上了幾個小時的 C,不過那實在稱不上是"學")的時候,第一個使用編輯器是破舊破舊的 Dev C++ ,我打這篇的時候差點都忘了它叫 Dev C++ 了。
當然那時候的功力跟現在實在是天差地遠,淨寫一些垃圾,啊雖然現在也是淨寫一堆垃圾…。
總之後來應該是大二,被同學們拉去演算法課上當砲灰,第一次接觸了工作站 + vim,從那時候把 Dev C++ 給丟了跳槽到 vim,就一直用到現在,
之中當然也會用一下其他的編輯器,像是改 windows 的 .NET 程式用到 Visual Studio,但大體還是以 vim 為主力,算算也是超過 10 年的 vimer 了。
不過這兩三年在工作上、日常 project 上面,多多少少都見識到 vim 的不足之處,例如
- 新語言(主要是 rust)支援不足
- 跟編譯除錯工具整合不佳
- 跟 GUI 整合不佳
- 跟 Git 整合不佳要另外開終端機跟 gitg
- 自動格式化/排版操作麻煩而且通常排不好
正好此時 Microsoft 回心轉意擁抱開源,推出了 vscode,隔壁棚的 emacs 有大神跳槽鬧得風風雨雨 , 台灣 CUDA 第一把交椅強者我同學 JJL 也跳槽 vscode 惹還來傳教。
正好最近寫 code 沒什麼靈感,而且最近正好武漢肺炎的關係時機歹歹,就來試著跳槽一下吧(?, 到目前為止用 vscode 對最近碰的一個 ncollide package 做了一些除錯的工作,筆記一下到目前為止的設定還有使用方式的筆記。
擴充功能
vscode 基本上的優勢就是是它編輯/建構/除錯三位一體的編輯介面;還有它的擴充功能,用過的都說讚。
擴充方面主要參考的文件有兩個:
另外台灣 CUDA 第一把交椅強者我同學 JJL 大大也有推薦一些:
擴充的安裝方式是從左邊的選單選 Extension,再搜尋你想要找的擴充名字:
語言相關:
- C/C++ :
- Clang-Format
C/C++ 語言擴充,包括文字上色、定義跳轉等等都需要。
Clang-format 需要另外安裝 clang 的執行檔,
終結宗教戰爭的好工具。 - Python 擴充 :
- autopep8 Python 語言擴充,autopep8 也是排版工具
- Rust Analyzer : 可以直接在寫程式的時候幫你自動附注型別等資訊,讓 vscode 變 rust 神器。
- VerilogHDL verilog 與 SystemVerilog 上色工具
工具類
- Vim : 整合 vim 編輯器,畢竟習慣了這樣打字效率才會高,想要手跟鍵盤黏踢踢就一定要裝
- Git Graph : 整合 gitg 類似的圖形化顯示工具到介面,git 管理上當然可以靠打字,但看歷史還是看圖方便
- GitLens : 還沒試過,強者我同學 JJL 推薦的
- CMake 可以直接用 Ctrl + Shift + P 執行 Cmake configure, build, test 等指令,非常方便
- Docker 最近開始試用 docker 管理所有的開發環境,可以在 vscode 裡面新增/管理/連線所有 docker image,非常方便
其他
- TODO tree : 統一管理 project 內部的 TODO, FIXME, XXX
- Trailing Spaces : 自動刪掉程式碼行尾的空白
- Markdown Github Style : 編輯 markdown 文件時可以直接預覽輸出的格式,解決每次編輯 Github README.md 都要一直 push -f 直到格式完全改對為止, 這點很強烈的突顯出 vim 等純文字編輯器無法和圖形整合的弱項,以致在 markdown、LaTex 這類文字和顯示有相互關係的文件編輯會很吃虧 (好啦好啦我知道有人能人腦 render latex 的)。
怎麼建構專案?
在 vscode 裡面的建構叫 task , 在選單 terminal 下面的 run Task 跟 run Build Task (Ctrl + Shift + B),沒有 cargo 預設的話就要自行編輯 tasks.json, 以下是我這次 debug 時使用的 tasks.json
{
"version": "2.0.0",
"tasks": [
{
"label": "cargo run",
"type": "shell",
"command": "cargo",
"args": ["build"],
"group": {
"kind": "build",
"isDefault": true
}
}
]
}
應該滿直覺的,就是呼叫 cargo build 幫我編譯整個專案;在寫完 code 之後使用快捷鍵 Ctrl + Shift + B 就能編譯專案了。
如何除錯:
除錯
是 vscode 一項殺手級的功能,
vscode 公開一個 API 讓安裝的語言擴充使用,需要什麼語言的除錯安裝擴充就好,像我上面就安裝了 C/C++, Python, Rust 的擴充。
如果我記憶沒錯的話,跟 visual studio 一樣,vscode 快捷鍵是也執行 Ctrl + F5 跟除錯 F5:
用 Ctrl + Shift + D 展開 debug 介面。
理論上用滑鼠在原始碼旁邊點一下就能加上 breakpoint,不知道是 Rust 還是 lldb 的問題,我用滑鼠加上去的 breakpoint 都煞不住,
至少一定要先在 debug console 裡下一個 b main 讓程式煞住之後,用滑鼠加的 breakpoint 才會有用,真的很奇怪。
另外就是 debug console 的指令跟習慣的 gdb 有點不同要重新習慣,最奇怪的大概是按了 enter 竟然不會重複上個指令,
這樣要一直按 n + enter + n + enter 怪麻煩的,只能去習慣 vscode 的除錯指令:F10/next、F11/step、Shift+F11/finish 了。
這次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對 Rust 程式除錯,我參考的是下面這篇文章 …不過試用之後沒有成功
首先我們要加上一個 launch.json 告訴 vscode 要怎麼跑除錯的程式:
{
"version": "0.2.0",
"configurations": [
{
"name": "Debug example contact_query2d",
"type": "lldb",
"request": "launch",
"program": "${workspaceRoot}/target/debug/examples/contact_query2d",
"args": [],
"cwd": "${workspaceRoot}",
}]
}
再來用 F5 就能開始除錯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 step into 一個函式,瞬間都變成 assembly code,連 stack 資訊都爛掉了,根本無從 debug 起,
感覺是 vscode 哪裡跟 lldb 沒弄好,不是 vscode 的問題,畢竟我在終端機用 rust-gdb 一樣會有問題,
正好反過來如果下 b main 停下來的話,rust-gdb 下一步會停不下來,一口氣跑到 main 的尾巴…。
這個問題一時之間好像無解,也許要等 rust 跟 codelldb/gdb 真的接好之後再來看看了。
快捷鍵操作:
Ctrl + KT 叫出 color theme 設定,我用的是 light 的 Solarized Light ,最近眼睛好像不太適合全黑的畫面了QQ。
Ctrl + P 開檔案,這部分已經整合了 find 要用 wildcard 才能找的功能,方便不少。
Ctrl + Shift + F 全文搜尋,等於是有個 grep 帶著走,雖然沒有 regular expression 但已經十分夠用了
Ctrl + Shift + P 開始指令輸入框,一樣支援模糊比對
Ctrl + , 開啟設定,在安裝完模組之後可以快速做各種設定
Ctrl + 開啟整合式終端機 Ctrl + Shift +
開啟一個新的終端機分頁
Ctrl + PageUp/PageDown 在終端機分頁間切換
結語:
回頭一看怎麼一堆快捷鍵,不過算啦,跟 vim 的快捷鍵比起來這還是算少的吧XD;話說大概是「把手留在核心區」這個哲學的關係, vim 大部分的按鍵都少有用 Ctrl/Alt 開頭的,剛好一般的圖形應用程式包括 vscode ,大部分的快捷鍵都是 Ctrl/Alt 開頭, 也因此在操作上面,vim 很容易就能跟桌面應用程式整在一起,就像是瀏覽器的 vimium 跟 vscode vim 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