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子的,大概六月中的時候,小弟因緣際會空出一些時間,因為武肺持續三級警戒只能待在家裡,除了打混摸魚之外順便看了一下別人寫的翻譯文 embedonomicon ,翻完之後看看 rust cortex-m 都被人做走了 ,那有什麼東西可以玩的呢?
有一天晚上上床的時候就想到了,剛好最近在想看一下 MIT 教學用的作業系統 xv6,看看究竟可以用的作業系統是怎麼實作的, 而 xv6 本來是針對 x86 處理器,最近才被移植到新的 riscv 處理器上, 也有人把 xv6 用 rust 重新實作 ,那我是不是能如下圖,填上這個表格最後一個空格呢?

C Rust
x86 xv6 legacy xv6-rust
Riscv xv6-riscv 404 Not Found

於是就我們這篇文啦,其實現在什麼屎都還沒弄出來,只用個不完整的手法 print 出一個 Hello World 而已,感覺自己挖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坑(後面會看到為什麼),抖…。

總之讓我先做個整理,看看我這段時間都搞了什麼,以及未來的方向。

相關資源整理

xv6-riscv

我用來參考的專案是 MIT 的 xv6-riscv ,已經將 xv6 遷移到 riscv 處理器上;不過這個專案有點沒在維護,在比較新的 qemu 上跑不起來,因此我改用另一個人 fork 的版本

qemu

前述的問題,在 qemu v6 上面,對 riscv 已經實作了 Physical Memory Protection (PMP), 而 MIT 的 xv6-riscv 沒有正確設定 PMP,在跳進 supervisor mode 的時候,存取記憶體就會觸動 PMP 導致處理器介入, 詳情可見這篇修正
簡而言之如果要用 MIT 的版本,就要用 qemu v5 進行除錯,我就是因為 archlinux 滾動式更新早早升上 qemu v6 才會踩到這個 bug。

gcc

編譯 xv6-riscv 需要編譯器 riscv64-unknown-elf-gcc,這可以用套件管理進行安裝:

  • Ubuntu: gcc-riscv64-unknown-elf
  • Archlinux: AUR riscv64-unknown-elf-gcc

在 Ubunut/Archlinux 上,都有所謂的 linux-gnu gcc 可選,不過這裡不能用這個版本,請用 unknown-elf,或者 archlinux 上面還有更短的 riscv64-elf-gcc(其實我懷疑它就是 unknown-elf 只是省略 unknown)。
參考 osdev 的 Target_Triplet ,linux-gnu 假設了編出來的程式是在 Linux 上運作,可以用一些 Linux 提供的服務,我們自幹作業系統的話不會有這些東西。

gdb 就使用同一套的 riscv64-unknown-elf-gdb。

rust

請使用 rustup ,這會讓整個流程方便很多,在這篇文裡可以使用 stable 版本,未來 assembly 出現的時候會需要切到 nightly。

安裝好之後用 rustup 看看提供的 riscv 編譯目標。

$ rustup target list | grep risc
riscv32i-unknown-none-elf
riscv32imac-unknown-none-elf
riscv32imc-unknown-none-elf
riscv64gc-unknown-linux-gnu
riscv64gc-unknown-none-elf (installed)
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 (installed)

$ rustup target install 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

我經過許多試驗之後,選定的版本為 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依據 gentoo 的說明 , 意即 lp64,沒有 64gc (lp64d) 另外提供 floating point register,這在後面會遇到一些難解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不針對 riscv32 開發……這真的是個好問題,我也還不知道要怎麼在程式碼上寫一次可以對應 32/64 的長度差異, 需要大神們出來救一下小弟,我目前都只針對 riscv64 開發

文件相關

作業系統的 Hello World

沒想到光整理資源就寫這麼多,總之讓我們開工,我的新 project 取名為 rrxv6,單純就是 rust riscv xv6,目前 code 已經先放上 Github ,但基本上還是個空殼。

這篇大概會做到之前翻譯文的 reset_handler 的程度, 在 ARM 裡面,我們可以用全 rust 的寫法(雖然在 context switch 之類應該免不了要由 assembly 來處理各 register),但在 riscv 就不行了。

這是 ARM 跟 riscv64 架構差異所致,ARM 的設計規範,要把 initial stack top 的位址放在 0x0 ;reset handler 位址放在 0x4, 機器上電的時候就會自己去設定 stack top,然後跳進我們的函式執行,因為 stack 已經設好了所以跳進 rust 函式不會有事, 不然函式去動法喜充滿寫滿亂數的 sp 你看會不會出事。

riscv64 沒這麼自動,進去之後要先自己設定好 sp,這是 rust 函式做不到的。 我們先設定一個專案,做到所謂「作業系統的 Hello World」,也就是一個無窮迴圈。

Rust code:

如先前在 Rust 裸機程式系列 ,先加上一個空殼的 Rust 程式 ,除了 panic_handler 之外就是一個單純無窮迴圈的 start 函式。

// src/main.rs
#![no_std]
#![no_main]

use core::panic::PanicInfo;

#[no_mangle]
fn start() -> ! {
  loop{}
}

#[panic_handler]
fn panic(_panic: &PanicInfo<'_>) -> ! {
  loop {}
}

Cargo.toml 設定 panic 的時候直接無條件的 abort。

[profile.dev]
panic = "abort"

[profile.release]
panic = "abort"

.cargo/config:

cargo 設定目標為前述的 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在連結的時候使用 linker script linker.ld:

[build]
target = "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

[target.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
rustflags = ["-C", "link-arg=-Tlinker.ld"]

build.rs

為了要和 assembly 一起編譯,我們別無選擇必須使用 build script ,它讓 rust 可以整合其他不同語言的編譯目標,例如 C, assembly 等等。

在 Cargo.toml 裡面加上 cc 的 build-dependencies。

[build-dependencies]
cc = "1.0.25"

build.rs 的內容如下,讓它自動尋找 src/entry.S 來編譯:

use std::{env, error::Error, fs::File, io::Write, path::PathBuf};

use cc::Build;

fn main() -> Result<(), Box<dyn Error>> {
  // build directory for this crate
  let out_dir = PathBuf::from(env::var_os("OUT_DIR").unwrap());

  // extend the library search path
  println!("cargo:rustc-link-search={}", out_dir.display());

  // put `linker.ld` in the build directory
  File::create(out_dir.join("linker.ld"))?.write_all(include_bytes!("linker.ld"))?;

  // assemble the assembly file
  Build::new().file("src/entry.S").compile("asm");

  // rebuild if `entry.s` changed
  println!("cargo:rerun-if-changed=src/entry.S");

  Ok(())
}

當然,使用 build script 結合 assembly 不是沒有問題,如果上面設定目標設定為 riscv64gc-unknown-none-elf,在編譯的時候會出現如下的錯誤:

note: rust-lld: error:
/home/yodalee/os/rrxv6/target/riscv64gc-unknown-none-elf/debug/build/rrxv6-ceeee899b6717751/out/libasm.a(entry.o):
cannot link object files with different floating-point ABI

目前研判應該是編譯 assembly 的時候在 floating point 上的參數跟 rust 這邊不合,目前沒有解決方法, 所以我目標才選為 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

entry.S

我們的 entry.S 非常簡單,定義一個 _entry,裡面一個 jump 到我們 rust 的 start 函式裡; start 函式只會 loop 所以有沒有設定 sp 都沒差;linker script section 設定為 .text.entry。

.section .text.entry
.global _entry
_entry:
  j start

linker.ld

最後來到我們的 linker script,設定 ENTRY 為 assembly 裡面提供的 _entry;riscv 一上電的時候會從 0x8000_0000 的地方取指令來執行 (先聲明我是看各討論區文章及 xv6-riscv 的實作得知這件事,我在規格書裡完全找不到相關描述,有知道出處的拜託一定告訴我QQ)。
因此我們在 SECTIONS 裡先把指針移到 0x8000_0000,依序寫入 *(.text.entry) 及其他的 .text,這個順序不能換,因為 _entry 一定要在 0x8000_0000。

OUTPUT_ARCH("riscv");
ENTRY(_entry);

SECTIONS
{
  . = 0x80000000;

  .text : {
    *(.text.entry);
    *(.text .text.*);
  }
};

編譯與執行

使用 cargo build 完成編譯,執行使用 qemu-system-riscv64 來執行,參數如下:

  • -nographic 關掉圖形介面
  • -smp 1 單核心執行,比較好除錯(我至今不知道多核心下如何好好 gdb)
  • -machine virt 使用與平台無關的虛擬機
  • -bios none 關掉 bios
  • -S 讓 cpu 停在剛開始執行的時候
  • -gdb tcp:3333 在 port 3333 上接受 gdb 連線,或者可用 -s 等同 -gdb tcp:1234
  • -kernel blah 這串加上我們編譯出來的核心

put them together:

qemu-system-riscv64 -nographic -smp 1 -machine virt -bios none \
-S -gdb tcp::3333 -kernel target/riscv64imac-unknown-none-elf/debug/rrxv6

在另一個終端機打開 gdb,並輸入 target remote :3333,在 start 設定中斷點,就可以看到我們 作業系統的 Hello World 已經完成了。

rrxv6 loop

是的,Hello World 代表的是一個最基礎可以動的東西,一般程式是印出 Hello World;Machine Learning 可能是作線性迴歸; 我認為作業系統的 Hello World 就是進到一個無窮迴圈,這是所有作業系統的基礎,而看看這篇文章,這步通常比你想得還複雜。

本來,我是想一口氣直接寫完 riscv 的開機流程的,不過看這篇的份量,我看還是移到下一篇吧。